【糉】字概述
〔糉〕字的拼音是(zòng),部首是米部,总笔画是15画。
〔糉〕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糉〕字仓颉码是FDUCE,五笔是OQBT-86、ORBT-98,四角号码是92947,郑码是UFOR,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糉〕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糉〕字异体字是 粽 。
【糉】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糉】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73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911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872頁,第21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作弄切,宗去聲──蘆葉裹米,角黍也。
《風土記》:以菰裹黏米。
《續齊諧記》:屈原五日投汨羅,楚人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區曲白日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聞君當見祭,可以楝葉塞筒上,以綵絲纏之,二物蛟龍所憚也。今人作粽,幷戴楝葉五色絲,皆汨羅遺俗。
例《集韻》或作粽。
注解
〔糉〕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米部。
〔糉〕字拼音是z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米、㚇。
〔糉〕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òng] ⑴ 同“粽”。《説文新附•米部》:“糉,蘆葉裹米也。从米,㚇聲。”《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太平御覽》卷八百五十一引晋周處《風土記》:“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稯,一名角黍。”宋歐陽修《漁家傲》:“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