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zhì ㄓˋ

部首
笔画12画
部外笔画9画
字形左右结构
五行
五笔IGKH
统一码6EDE
郑码VEWL
仓颉码ETJB
四角码34127
电码3333
异体字

【滞】字概述

〔滞〕字的拼音是(zhì),部首是氵部,总笔画是12画

〔滞〕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水。

〔滞〕字仓颉码是ETJB,五笔是IGKH,四角号码是34127,郑码是VEWL,中文电码是3333,区位码是

〔滞〕字是属于次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滞〕字异体字是

【滞】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滞】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3頁,第23

同文書局本: 第643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591頁,第2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吿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𦤧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注解

〔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滯〕字拼音是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帶

〔滯〕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水,帶聲。本义是水流不暢。

〔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⑵ 遺落:“此有~穗”。

含【滞】的组词

含【滞】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