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字的拼音是(zhǐ),部首是止部,总笔画是4画。
〔止〕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止〕字仓颉码是YLM,五笔是HHHG-86、HHGG-98,四角号码是21100,郑码是II,中文电码是2972,区位码是。
〔止〕字是属于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独体字。
〔止〕字异体字是 址 趾 阯 。
【止】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词语解释 举止jǔ zhǐ 指姿态和风度。例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注意你的举止。察其举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英bearing; ...
词语解释 知止zhī zhǐ 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引证解释 谓...
词语解释 止足zhǐ zú 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语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引证解释 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引语出《老子》:“...
词语解释 喝止hè zhǐ 喝叱阻止。 国语辞典 喝止hè zhǐ 大声制止。如:「妈妈一看到小宝宝玩火连忙喝止他。」 网络解释 喝止喝止,汉语词汇,拼音hè ...
词语解释 足止zú zhǐ 犹满足。 引证解释 犹满足。引《三国志·吴志·薛莹传》:“亦惟宠遇,心存足止。” 网络解释 足止zú zhǐ ㄗㄨˊ ㄓㄧˇ犹满足。...
词语解释 止戈zhǐ gē 停止干戈平息战事。 引证解释 停止干戈平息战事。参见“止戈为武"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
词语解释 止止zhǐ zhǐ 犹止之。止于其上。停止;止住。 引证解释 犹止之。止于其上。引《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郭象 注:“夫吉祥...
词语解释 呵止hē zhǐ 呵喝阻止。 引证解释 呵喝阻止。引《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还至 霸陵亭霸陵 尉醉,呵止 广。”《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词语解释 仰止yăng zhǐ 仰慕;向往。止语助词。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引证解释 仰慕;向往。止,语助词。引语出《诗·小雅·车舝》...
词语解释 中止zhōng zhǐ 半途停止。例中止正常的电视节目加进一段新的重要报道。英break; interrupt; discontinue; 引证解释 ...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例子: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
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
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用法...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集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例...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出处:《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
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其气势。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用法:偏正式;作谓语...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周]《佚名《车舝》》
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周]《佚名《祈父》》
君子至止,福禄既同。 [周]《佚名《瞻彼洛矣》》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唐]《韩愈《石鼓歌》》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唐]《高适《自蓟北归》》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明]《《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周]《《墨子·32章 非乐(上)》》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明]《佚名《采薇》》
维其不遇,化止一国。 [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周]《屈原《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