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字的拼音是(yú),部首是人部,总笔画是7画。
〔余〕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土。
〔余〕字仓颉码是OMD,五笔是WTU-86、WGSU-98,四角号码是80904,郑码是ODMF,中文电码是0151,区位码是。
〔余〕字是属于常用字,通用字,一级汉字。
〔余〕字异体字是 豫 餘 馀 。
【余】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词语解释 余寒yú hán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馀的寒气。 引证解释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馀的寒气。引唐•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
词语解释 扶余fú yú 古国名。位于松花江平原。晋太康年间为鲜卑族慕容氏所破后复受他族频频袭扰至南朝宋、齐间消亡。参阅《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晋书·四夷...
词语解释 余度yú dù 犹大度。 引证解释 犹大度。引明•何景明 《张公去思碑》:“临民温然有餘度人多易近。” 网络解释 余度简单来说余度是为了确保安全而考虑...
词语解释 余悸yú jì 事后回想起来仍感到的恐惧。英lingering fear; 引证解释 事后还感到的恐惧。引夏衍 《走险记》:“到今天回想起来似乎还有点...
词语解释 余哀yú āi 不尽的悲哀。 引证解释 不尽的悲哀。引《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上有愁思妇悲...
词语解释 余眷yú juàn 亦作“余眷”。谓不尽的顾眷、关心。睠,同“眷”。 引证解释 亦作“餘睠”。谓不尽的顾眷、关心。睠同“眷”。引唐•张说 《大唐封祀坛...
词语解释 余悔yú huǐ 事后的悔恨。 引证解释 事后的悔恨。引《新唐书·韩充传》:“充 虽将家性俭节,歷三镇,居处服玩如儒先生乘机决策无餘悔,世推善将。” ...
词语解释 余积yú jī 多馀积蓄。 引证解释 多馀积蓄。引《管子·八观》:“民毋餘积者其禁不必止。”《后汉书·刘表传》:“在 荆州 几二十年家无餘积。”清•吴...
词语解释 余容yú róng 芍药别名。 引证解释 芍药别名。引《神农本草经》卷二:“﹝芍药﹞一名餘容。”宋•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木芙蓉诗》:“花如人面映秋波...
词语解释 零余líng yú 剩下的零数;多馀。 引证解释 剩下的零数;多馀。引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四章:“於是零餘无所归不得不立闰以整齐之矣。”鲁迅 《彷...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用法...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出处:唐・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微末的赞扬言辞。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 出处:《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用法:作宾语;指随口称誉的话。例子:欲烦先生不惜齿牙余...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过雍门,鬻歌假...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后也指能力、财力足够而有剩余。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用法:补...
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出处: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民间风俗。例子:达时《夫己氏...
品茶、吃饭之后的一段闲暇时间。多指傍晚一段时间。 出处: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用法:联合式;作定语;指休闲时...
指吃剩下来的酒食。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寻梦》:“受用余杯冷炙,胜如剩粉残膏。”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剩余的东西。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宋]《秦观《画堂春·春情》》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唐]《丘为《左掖梨花》》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唐]《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宋]《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