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部首
笔画12画
部外笔画9画
字形左右结构
五行
五笔RKBG
统一码63D6
郑码DJCE
仓颉码QRSJ
四角码56041
电码2253
异体字

【揖】字概述

〔揖〕字的拼音是(yī),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2画

〔揖〕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土。

〔揖〕字仓颉码是QRSJ,五笔是RKBG,四角号码是56041,郑码是DJCE,中文电码是2253,区位码是

〔揖〕字是属于次常用字,通用字,二级汉字

〔揖〕字异体字是

【揖】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揖】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55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442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389頁,第3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𡘋音挹。
說文》:手著胷曰揖。
六書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
儀禮・鄕飲酒禮》賓厭介。〔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詩詁》:上手當曰厭,謂手厭於胷,引手當曰揖,下手曰拜。
周禮・秋官・司儀》: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註〕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酈生不拜長揖。〔註〕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又,《說文》:攘也。
〇〔按〕攘同「讓」,《增韻》遜也。
前漢・王莽傳》揖大福之恩。〔註〕揖謂讓而不當也。

又,進也。
禮・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註〕揖之謂小俯也。揚之謂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
左傳・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與挹同。王禹偁〈竹樓記〉:遠吞山光,平揖江瀨。

又,側立切,音戢──聚也。
詩・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又,《集韻》:卽入切;《正韻》:賫入切,𡘋音湒──義同。

又,《集韻》:籍入切,音集──義同。又,成也。

又,與輯通。
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博心揖志。
前漢・郊祀志》:揖五瑞。〔註〕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與撎同。

本作揖。

注解

〔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揖〕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咠,五行属

〔揖〕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咠( qì )声。本义是拱手行礼。

〔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ī] ⑴ 古代的拱手礼

含【揖】的组词

含【揖】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