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隒】字概述
〔隒〕字的拼音是(yǎn),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2画。
〔隒〕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隒〕字仓颉码是NLTXC,五笔是BUVO-86、BUVW-98,四角号码是78237,郑码是YUXK,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隒〕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隒〕字异体字是 。
【隒】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隒】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49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8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6頁,第16字
音《唐韻》、《集韻》、《正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𡘋音噞。
《說文》:厓也。
《爾雅・釋山》:重甗隒。〔註〕山形如累兩甗。甗,甑也──山形狀似之,因以名云。〔疏〕孫炎云:崖有重岸也。又,〈釋畜〉。〔疏〕善陞甗者,登山隒也。
《詩・王風》在河之漘〔傳〕:漘,水隒也。〔疏〕隒是山岸,漘是水岸,故云水隒。郭璞〈江賦〉:厓隒爲之泐嵃,碕嶺爲之嵒崿。
例又,《玉篇》:方也。
音又,《集韻》:丘檢切,音嵰。又,力冉切,音斂──義𡘋同。
注解
〔隒〕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隒〕字拼音是y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兼。
〔隒〕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ǎn] ⑴ 层叠的山崖:“夫守者不失其~者也。”⑵ 旁边,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