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字概述
〔橐〕字的拼音是(tuó),部首是木部,总笔画是16画。
〔橐〕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火。
〔橐〕字仓颉码是JBMRD,五笔是GKHS,四角号码是50904,郑码是AJGF,中文电码是2891,区位码是。
〔橐〕字是属于通用字,二级汉字。
〔橐〕字异体字是 槖 。
【橐】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橐】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1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53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499頁,第12字
古文: 𡇈
音《唐韻》、《集韻》𡘋他各切,音拓。
《說文》:囊也。
《唐韻》:囊無底。
《詩・大雅》:于橐于囊。〔毛傳〕小曰橐,大曰囊。
《左傳・宣二年》:趙盾見靈輒,爲簞食與肉,置諸橐而與之。
例又,冶器也。老子《道德經》:天地之閒,其猶橐籥乎。〔註〕橐者外之櫝,所以受籥也;籥者內之管,所以鼓橐也。
《淮南子・本經訓》:鼓橐吹埵,以消銅鐵。
例又,盛衣食之器者曰橐梠。
《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例又,橐橐,杵聲也。
《詩・小雅》:椓之橐橐。
例又,橐駝,獸名,言其負囊橐而駝物也。揚雄〈長楊賦〉:敺橐駝,燒𤑺蠡。
例又,橐臯,吳地。
《春秋・哀十二年》:公會吳于橐臯。
《漢書》:屬九江郡。
音又,《唐韻》:章夜切,音柘──義同。
音又,《集韻》:都故切,音妒──木名。
〇〔按〕《說文》別立橐部,今倂入。
注解
〔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橐〕字拼音是tuó,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石、;、、䂞,五行属火。
〔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ó] ⑴ 口袋⑵ 〔~驼〕即“骆驼”。⑶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具炉~,~以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