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新华字典

~ 新华字典

拼音 ㄊㄧ zhì ㄓˋ zhāi ㄓㄞ

部首
笔画17画
部外笔画14画
字形左右结构
五行待添加
五笔RUMP-86、RYUP-98
统一码64FF
郑码DWUL
仓颉码QYYB
四角码50032
电码待添加
异体字

【擿】字概述

〔擿〕字的拼音是(tī,zhì,zhāi),部首是扌部,总笔画是17画

〔擿〕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擿〕字仓颉码是QYYB,五笔是RUMP-86、RYUP-98,四角号码是50032,郑码是DWUL,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擿〕字是属于三级汉字

〔擿〕字异体字是

【擿】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擿】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99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461頁,第30

標點整理本: 第409頁,第19

唐韻》、《集韻》、《正韻𡘋直隻切,音躑。
說文》:搔也。
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
列子・黃帝篇》:指擿無痟癢。

一曰投也。
史記・刺客傳》:荆軻廢,乃引𠤎首,以擿秦王。〔註〕與擲同,古字耳。
莊子・胠篋篇》: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又,《集韻》、《正韻𡘋他歷切,音剔──挑也。
前漢・宣帝紀》:詔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又,《趙廣漢傳》:發姦擿伏如神。〔註〕擿謂動發之也。或作硩。又,作𢱦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義同。又,磓也。

又,陟革切,音謫──取也。與摘同。

注解

〔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擿〕字是多音字,拼音是tī、zhì、zhā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適,五行属-

〔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ī] ⑴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巢探卵,弹射飞鸟。”⑵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抉细微,吹毛求瑕。”⑶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永令发去。”⑷ 揭发⑸ 搜索。⑹ 探。⑺ 剖开;分。⑻ 捶。 [zhì] ⑴ 搔,挠。⑵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⑶ 古同“掷”,投掷:“~玉毁珠。” [zhāi] ⑴ 古同“摘”:“绿桑~椹。”

含【擿】的组词

含【擿】的成语

包含【擿】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