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箯】字概述
〔箯〕字的拼音是(biān),部首是⺮部,总笔画是15画。
〔箯〕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木。
〔箯〕字仓颉码是HOMK,五笔是TWGQ-86、TWGR-98,四角号码是88246,郑码是MNKO,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箯〕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箯〕字异体字是 。
【箯】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箯】字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26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90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850頁,第9字
音《廣韻》、《集韻》:𤰞連切;《正韻》:𤰞眠切,𡘋音鞭──竹輿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上使泄公持節,問之箯輿前。〔註〕編竹木爲箯。郭璞《三蒼》註曰:箯轝,土器。
音又,《廣韻》:房連切,音便──義同。
注解
〔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箯〕字拼音是bi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便,五行属木。
〔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ān] ⑴ 〔~舆〕竹制的舆床,如“~~却走垂杨陌。”⑵ 盛饭用的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