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𨙴】字概述
〔𨙴〕字的拼音是(cái,zài),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5画。
〔𨙴〕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𨙴〕字仓颉码是DHNL,五笔是FTBH,四角号码是,郑码是DMY,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𨙴〕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𨙴〕字异体字是 。
【𨙴】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𨙴】字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42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71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57頁,第12字
音《唐韻》、《集韻》𡘋作代切,音再。
《說文》:古國名,在陳留外黃縣。
音又,《集韻》:將來切;《五音集韻》:祖才切,𡘋音栽──義同。
注解
〔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邑部。
〔𨚵〕字拼音是zài,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𢦏、邑。
〔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ài] ⑴ 古国名。姬姓。也作“戴”、“載”。春秋时被宋所灭。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説文•邑部》:“𨚵,故國,在陳留。”⑵ 姓。《姓觿》卷二:“𨚵,《姓考》云:古國名,在陳留郡。後以國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