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纆】字概述
〔纆〕字的拼音是(mò),部首是糹部,总笔画是21画。
〔纆〕字是左右结构,五行属无。
〔纆〕字仓颉码是VFWGG,五笔是XLFF,四角号码是26914,郑码是ZLUB,中文电码是,区位码是。
〔纆〕字是属于中华汉字。
〔纆〕字异体字是 。
【纆】字收录于《新华字典》, 《高级汉语词典》, 《中华字海》 , 《汉语大字典》。
【纆】字康熙字典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51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942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905頁,第29字
音《廣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𡘋音墨。
《博雅》:繩索也。
《玉篇》亦作𦄿。
《易・坎卦》:係用𡽪纆。
《說文》三股曰𡽪、兩股曰纆,皆索名。
《字林》:三合繩。
《戰國策》:子纆牽長。〔註〕索也。
《史記・賈誼傳》: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註〕如繩索糾纆相附會也。
注解
〔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纆〕字拼音是m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墨。
〔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ò] ⑴ 绳索。《玉篇•糸部》“纆,索也。”《易•坎》:“係用徽纆。”陸德明釋文:“劉云:三股日徽。兩股日纆。皆索名。”《莊子•駢拇》:“约束不以纆索。”《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裴駰集解:“瓚曰:‘糾,絞也;纆,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