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感赋全文赏析
-
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这一回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异乡。
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
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
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九日感赋诗词注解
-
九日:夏历九月九日是赏菊、登高节。
百结:形容疙瘩很多。郁:阴郁。
茱初插:刚刚插上茱萸。
句乍裁:刚刚锤炼好诗句。
元亮:晋陶渊明字元亮,常对菊饮酒。
登楼:登高楼赋诗。《毛传》说:“升高能赋”。《韩诗外传》上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仲宣:东汉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死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建安七子”之一。他出身大官僚家庭,年轻就很有名。因为长安战乱,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未被重用,后归曹操。王粲在荆州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赋中抒写了作者久困他乡,才能不得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情绪。仲宣才,即指如王粲一样的才能。
良时:美好时光。
九日感赋创作背景
-
《九日感赋》是清代诗人秋瑾所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主要描写了作者秋瑾远嫁他乡,心情苦闷,在佳节插上茱萸给妹妹写诗,并借用王维、陶渊明、王粲等古人的同类诗赋作品,引出作者的重阳情思。此诗围绕“九日”直抒胸臆,思绪哀怨,出语平实,字字如从肺腑中镂出。
相关古诗文章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梅(十首选二) 其二 拼 注 译 原[清]秋瑾
-
梅(十首选二) 其一 拼 注 译 原[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
-
[清]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