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韶华争肯偎人住

[董士锡] 朗读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

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虞美人 · 韶华争肯偎人住全文赏析


    美好的春光怎肯长住人间,已如流水扬波去远。多事的秋风又吹过大江,杳然的春光何时才能回还? 落叶萧萧已伴秋风一片,报警的画角切莫再把人心震撼。天地昏暗是浮云遮了明月,问谁能高擎长江洗清霄汉?

虞美人 · 韶华争肯偎人住诗词注解


    虞美人:词牌名,本于唐教坊曲。因项籍《虞兮之歌》命名。周紫芝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一名《玉壶冰》;王行词取李煜“怡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为《一江春水》。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平韵。 韶华: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光。 争肯:怎肯。 西风:秋风。 无赖:这里是烦扰、多事之意。 角:古代乐器,常响于军中作报警之用。 浮云遮月:暗寓朝中奸佞当道。

虞美人 · 韶华争肯偎人住创作背景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是清代词人董士锡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的上片即写春去秋来这一自然界中亘古不变的规律,用“争肯”“无赖”“几时”等充满主观感情色彩的词烘托伤逝的悲哀;过片就“秋声”落笔,萧萧秋叶,墙头画角,悲秋情怀更添几分苍凉,末二句忽发奇想,期盼有谁来挽起长江水,洗去浮云,让天空放晴。此词想象雄奇豪放,抒写自然流畅,立意新颖。 这首词的具体写作背景已无从考察,但从词意揣摩,当是词人奔波仕途之际的情感流露,是词人对国事人生的思考记录。作者身处嘉庆、道光年间,其时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贪吏当道,财政支绌,军备废驰,国势下降,危机日重的社会又遇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词人为此深深地忧虑。有感于如此危局,作者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董士锡 清 词

    董士锡江苏武进人士,字晋卿,又字损甫。他出身于一个文风鼎盛之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在清代董士锡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闻名,尤其是对古文、诗歌和赋文的造诣,堪称一时之选。他尤其精通《虞氏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