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望

[李梦阳] 朗读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诗文标签: 秋天 边塞 写景 忧国忧民

秋望全文赏析


    滚滚黄河水包围着长安,河上秋风阵阵,有几行大雁飞过。 士兵们跨过护城河时尘沙阵阵,将军从弓袋中拔箭射敌军。 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听说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谋略的人,而今天谁会成为像大将郭子仪一样的人?

秋望诗词注解


    汉宫墙:一作“汉边墙”,实际指明朝当时在大同府西北所修的长城,它是明王朝与革达靼部族的界限。 客子:指离家戍边的士兵。 过壕:指越过护城河。 野马:本意是游气或游尘,此处指人马荡起的烟尘。 弢(tāo)箭:将箭装入袋中,就是整装待发之意。弢,装箭的袋子。 天狼:指天狼星,古人以为此星出现预示有外敌入侵,“射天狼”即抗击入侵之敌。 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迅速运送粮草。 朔方:唐代方镇名,治所在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此处泛指西北一带。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秋望创作背景


    《秋望》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出使前线,有感而发,遂成此诗。 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等,构成北方边陲特有景象,气象开阔而略带萧瑟之感。颔联写前方将士踌躇满志的勇武形象,与首联相映衬,烘托战事将起的紧张气氛。颈联分别选取战前紧张忙碌场面与冷月当空的凄清之境,对比强烈,引人遐思。尾联由此生发,借助郭子仪之典,表达诗人深深的隐忧与热切期待,情感复杂而耐人寻味。

相关古诗文章


作者简介


    李梦阳 明 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生卒】:1473—1529【介绍】: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