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中元夕五首(其三)全文赏析
-
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他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汴京来,都唱着周宪王编著的剧本。
她们唱着唱着,从白天演到晚上,月亮出来,银光倾泻,似在金梁桥的大地上铺了一层自霜。
人间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汴中元夕五首(其三)诗词注解
-
汴京: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五代的梁、晋、汉、周及北宋皆定都于此,故称汴京。
元夕: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
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区的青年。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定县,唐县一带,后被赵武灵王所灭。见《史记.赵世家》。
郑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燕,春秋战国时国名,辖境在今河北省北部;郑,春秋战国时国名辖境在今河南省郑州一带。
擅场:压倒全场,指技艺高超出众。
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公元1379年-公元1439年),周定王朱捕的长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号诚斋,自称全阳子、老狂生、锦窝老人,所作杂剧《曲江池》、《义勇辞金》等三十一种.今俱存。又有《诚斋乐府》行世。是著名的戏曲家,见《明史·诸王传》。
金梁桥:汴梁桥名。
汴中元夕五首(其三)创作背景
-
《汴京元夕》明朝诗人李梦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元宵夜汴梁的繁华。诗人通过对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
相关古诗文章
-
郊观斋居柬边乔二太常 拼 注 译 原[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
-
[明]李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