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 草

[高观国] 朗读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茵。

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少年游 · 草全文赏析


    春风吹绿了芳草,在白云的映衬下,芳草显得葱绿可爱,是在晓梦中梦见了这如茵的芳草。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软草上,蒙茸的草地随着流水延伸向天际。一眼望去,伊人的芳踪已被无边的芳草阻隔,春恨别情无限。 萋萋的芳草,遮盖了伊人的足迹,给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别离之恨,使人追忆起像绿草地一样的翠罗裙。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景象勾起了人满怀的愁绪。

少年游 · 草诗词注解


    芳裀(yīn):形容春草茸茸如垫褥。 香尘:带着花香的尘土。 萋萋:指茂密的芳草。 翠罗裙:借指人。化用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句意。 闲门:代指情人居住处。 凄迷:迷茫。

少年游 · 草创作背景


    《少年游·草》是南宋词人高观国的词作,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阕虚写梦境,令人神往的如屏芳景,可惜只是一场幻境,美人的踪迹被无边的芳草隔断了。下阙转写实境,写醒后的情怀。仍是从草字生发,通过绿色罗裙这一具有女性特征的服饰来抒发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未三句,“冷落闲门”,见出庭院之孤寂,“凄迷古道”,流露出望远之悲心,以“烟雨”结笔,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作者简介


    高观国 宋 词

    高观国绍兴山阴人士,字宾王,号竹屋。其人善词与史達祖常相唱和,词艺精湛,深受当时文坛巨擘张炎的推崇。竹屋之号既显其清雅之志,亦昭示其词作之清新脱俗。所著《竹屋痴语》流传至今,成为研究宋代词坛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