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寺 ~ 汉语词典

拼音 guān sì

注音ㄍㄨㄢ ㄙˋ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官寺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官寺guān sì

  • 官署;衙门。

  • 官家建的寺庙。

引证解释

  • 官署;衙门。

    《汉书·翼奉传》:“地大震于 陇西郡毁落 太上庙 殿壁木饰,坏败 獂道县 城廓官寺及民室屋厌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元始 二年, 平帝 罢 安定 滹沱苑 以为 安民县起官寺市里。”
    宋•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今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絜壶飡以入官寺。”
    元•萨都剌 《恩荣宴》诗:“银瓮春分官寺酒玉盃香赐御厨羹。”
    清•顾炎武 《日知录·馆舍》:“汉 制官寺,乡亭漏败,墻垣阤坏不治者,不胜任先自劾。”

  • 官家建的寺庙。

    唐•白居易 《闲吟》诗之一:“官寺行香少,僧房寄宿多。”

网络解释

官寺 (概念)

官寺是寺院按监督管理权属划分的一种指由政府敕设,或接受政府封赐食禄等经济上的援助且由国家管理、监督的寺院,为‘私寺’之对称“私寺”也称“民寺”即民间寺院。官寺奉祀的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五佛,也叫五智如来。

佛教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听信道士赵归真谗言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

奉祀西天五方五佛的寺院都属于官寺在这次劫难中几乎在中国大地消失保存下来屈指可数目前全国除藏传佛教寺院外仅存十多座供奉五方五佛的官寺,分别是:北京法源寺西安大兴善寺、南京瓦官寺、辽宁朝阳五佛寺福建泉州开元寺、漳州龙溪古县城下半林鹳林寺河北赵县柏林寺、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石窟寺、圆通寺、慈云寺。

【官寺】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