纚纚 ~ 汉语词典

纚纚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纚纚
长而下垂貌。
引申为连绵不断。
亦作“纚縰”。犹縰縰。纷纭貌。
引证解释
长而下垂貌。
引《楚辞·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唐•孙樵 《兴元新路记》:“路旁树往往如掛尘缨纚纚而长,从风纷然。”
清•王又旦 《自千尺峰缘猢狲愁行》:“万状石磑磑纷垂繘纚纚。”引申为连绵不断。
引唐•柳宗元 《梦归赋》:“风纚纚以经耳兮,类行舟迅而不息。”
明•何大复 《七述》:“若有伏忧绵绵纚纚,纠缠于心。”
明•杨慎 《东坡书》:“紆细婉转纚纚如抽茧之丝。”亦作“纚縰”。犹縰縰。纷纭貌。
引宋•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百叠漪漪水皱六銖纚纚云轻。”
明•何景明 《古冢赋》:“舞袖纚縰以何见兮,鸣瑟寂而无闻。”有次序。
引《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旧注:“纚纚有编次也。”
宋•郭彖 《睽车志》卷一:“书辞数百言纚纚有条理。”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谈连绵不尽。
引宋•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我先君博极羣书习闻臺阁旧事,每对客语,音吐洪畅,纚纚不得休。”
明•归有光 《五岳山人前集序》:“今见其燁燁尔、洋洋尔、纚纚尔别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 唐 以降缀文者在彼不在此,观其流势洋洋纚纚,即实不过数语。”
网络解释
纚纚
纚纚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lí lí,指的是长而下垂的样子;犹縰縰,纷纭貌。引申为连绵不断。语出《楚辞·离骚》:“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