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 ~ 汉语词典

拼音 liù lǐ

注音ㄌㄧㄡˋ ㄌㄧˇ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六礼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六礼liù lǐ

  •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 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引证解释

  • 谓古代的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和乡射礼、相见礼。

    《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郑玄 注:“乡乡饮酒、乡射。”
    《荀子·大略》:“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杨倞 注:“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仪礼·士昏礼》“纳采用鴈” 唐•贾公彦 疏:“昏礼有六五礼用鴈: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是也。唯纳徵不用鴈,以其自有币帛可执故也。”
    其后《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初学记》卷十四引 汉•秦嘉 《述婚》诗:“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明•陆采 《明珠记·闺叹》:“纵无六礼双羊,奈一言难变,便死也魂与檀郎为伴。”
    清•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生小 云英 自托媒远烦六礼絶嫌猜。”

  • 古享祭宗庙之礼有六:肆献祼、馈食、祠、禴、尝、烝。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贾公彦 疏:“此一经,陈享宗庙之六礼也。”

  • 诸侯朝见天子之礼有六。

    《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郑玄 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覲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递而徧。”

国语辞典

六礼liù lǐ

  • 古代在确立婚姻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五出》:「小生与姐姐虽无六礼之期,偶有半面之雅。」

  • 古代冠、婚、丧、祭、乡、相见等士礼。

    《礼记·王制》:「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

  • 古享祭宗庙之礼指肆献、馈食、祠、禴、尝、烝。见《周礼·春官·大宗伯》唐·孔颖达·正义。

  • 古代朝见之礼,指朝、宗、觐、遇、会、同。见《周礼·春官·大宗伯》

网络解释

六礼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六礼】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