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晡 ~ 汉语词典

拼音 cháo bū

注音ㄔㄠˊ ㄅㄨ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朝晡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朝晡cháo bū

  • 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

  • 指一日两餐之食。

引证解释

  • 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

    《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欢,事亦不废。”
    《晋书·郗鉴传》:“鉴 寻薨,时年七十一,帝朝晡哭于朝堂。”
    唐•韩愈 《顺宗实录五》:“宫中当临者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禁无得哭。”
    《旧唐书·归崇敬传》:“每朝晡二时请益师亦二时居讲堂,説释道义。”

  • 指一日两餐之食。

    宋•郭彖 《睽车志》卷三:“怀掖间得小布囊贮米三四升,适足给朝晡。”
    《宋史·钱顗传》:“后自 衢 徙 秀州,家贫母老至丐贷新旧以给朝晡,而怡然无謫官之色。”

网络解释

朝晡

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亦指朝时与晡时。出自《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祎别传》

【朝晡】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