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 ~ 汉语词典

苦竹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苦竹
竹的一种。秆矮小节比别的竹子长。
例筍苦〈黄芦苦竹绕宅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bitter bamboo;
引证解释
又名伞柄竹。禾本科。秆圆筒形高达四米。箨鞘细长三角形箨叶披针形。笋有苦味,不能食用。茎可作造纸原料和制伞柄、笔管等。
引晋•戴凯之 《竹谱》:“杞髮苦竹促节薄齿。束物体柔殆同麻枲。”
唐•李白 《劳劳亭》诗:“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宋•梅尧臣 《山行冒雨至村家》诗:“雨急芹泥滑禽鸣苦竹秋。”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庵后的山坡上,是一片细细的苦竹。”
国语辞典
苦竹
植物名。最普通的竹类高六七丈,初夏生笋,可食用而略带苦味。茎及箨可做家具、编制器具和造纸等。
网络解释
苦竹 (竹亚科植物)
苦竹(学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是禾本科、大明竹属木质化乔木。竿高可达5米直立,竿环隆起高于箨环;枝稍开展。箨鞘革质,绿色箨舌截形,淡绿色,箨片狭长披针形,腹面无毛,叶鞘无毛,干草黄色无叶耳和箨口繸毛;叶舌紫红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叶缘两侧有细锯齿;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小穗柄被微毛;小穗含小花,小穗轴一侧扁平,第一颖可为鳞片状第二颖较第一颖宽大第三、四、五颖通常与外稃相似而稍小;外稃卵状披针形内稃通常长于外稃,鳞被卵形或倒卵形花柱短,柱头羽毛状。笋期6月花期4-5月。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该种篾性一般用以编篮筐,竿材还能作伞柄或菜园的支架以及旗竿、帐竿等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