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 ~ 汉语词典

拼音 tài suì

注音ㄊㄞˋ ㄙㄨㄟˋ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太岁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太岁tài suì

  • 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

    ancient name for the planet Jupiter;

  • 传说中神名。古代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不吉利。

    star god presiding over the year;

  • 旧时对土豪的憎称。

    太岁"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d3f2be350">镇山太岁

    local tyrant;

引证解释

  • 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古代认为岁星(即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实为186年)因将黄道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作为岁名。但岁星运行方向自西向东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相反故假设有一太岁星作与岁星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如太岁在寅叫摄提格在卯叫单阏等。又配以十岁阳,组成六十干支用以纪年。参阅《尔雅·释天》《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天官书》、 清•王引之 《经义述闻·太岁考》

  • 太岁之神。古代数术家认为太岁亦有岁神凡太岁神所在之方位及与之相反的方位,均不可兴造、移徙和嫁娶、远行犯者必凶。此说源于 汉 代,传至后世说愈繁而禁愈严。

    汉•王充 《论衡·难岁》:“方今行道路者暴病仆死何以知非触遇太岁之出也?”
    汉•王充 《论衡·难岁》:“且太岁,天别神也,与青龙无异。”

  • 喻凶恶强暴的人。

    元•关汉卿 《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普天无处不闻名则我是权豪势宦 杨衙内 !”《水浒传》第二六回:“两边众邻舍看见 武松 回了都大吃一惊,大家捏两把汗暗暗的説道:‘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必然弄出事来!’”《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街坊见是这几位太岁闯事那敢出来探望紧闭着门不管。”

国语辞典

太岁tài suì

  • 我国古代天文学上所假定的岁星。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并分别予以命名而岁星(即木星)​由西向东绕日运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为岁名,但岁星的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学家便设想出一个与真岁星运行方向相反的假岁星称之为「太岁」。

  • 术数用语。指太岁之神,命学上以太岁为百神之主尊贵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兴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

    汉·王?《论衡·难岁》:「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

  • 比喻凶恶的人。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
    《水浒传·第二六回》:「这番萧墙祸起了!这个太岁归来,怎肯干休!」

网络解释

太岁 (肉灵芝)

太岁,又称肉灵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肉灵芝并把它收入“菜”部“芝”类,可食用、入药奉为“本经上品”,功效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肉灵芝,无毒、补中、益精气、增智慧治胸中结,久服轻身不老”。《山海经》称之谓“视肉”、“聚肉”、“太岁”、“封”乃古代帝王养生佳肴。太岁十分稀有是百药中的上品。有典籍记载,太岁性平,苦,无毒,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肝等价值。

现代科学家认为太岁是一种大型粘菌复合体但其细胞结构为何形成和为何聚成如此规则形态以及它的医药价值仍然是个谜。《本草纲目》中记载:“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是古人认为的长生不老仙药。

在几十亿年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许多物种都湮灭了绝种了,而太岁却能繁衍至今可见其生命力的强大。它生长于地底20-100米的厌氧环境中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会腐烂、变质。同时这种粘菌主要靠孢子、菌丝繁殖活性很强,随意切割都能够再生。但是绝非大家传说的无止境生长如果能够快速生长就自然不会稀有了。

太岁 (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

古代天文学中为纪年的方便而假设的星名。其运行的方向与岁星(即木星)正相反自东向西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个星次,运行到某星次范围就用“岁在某”来纪年。“太岁”源于华夏先民们对宇宙自然星宿的崇拜是道教早期信仰的主要神明之一。太岁神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年中天子,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太岁】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