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治 ~ 汉语词典

对治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对治
相匹敌。
原为佛教语。谓断烦恼。
引申为对付。
指对应对照。
引证解释
相匹敌。
引《汉书·韩安国传》“公等足与治乎” 唐•颜师古 注:“治谓当敌也今人犹云对治。”
原为佛教语。谓断烦恼。
引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六章:“邪僻之对治在乎守意。意者心之动而未形者也。意正则神明。神明则无不照、无不能而成佛矣。”
引申为对付。
引宋•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十二:“蜩螗千万沸斜阳蛙黽无边聒夜长。不把痴聋相对治梦魂争得到藜牀?”
指对应对照。
引明•袁宗道 《论隐者异趣》:“古人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
网络解释
对治
梵语pratipaks!a。原意为否定、遮遣。于佛教中则指以道断除烦恼等。其中,‘道’为‘能对治’,‘烦恼’等为‘所对治’。据俱舍论卷二十一载,欲断除‘修所断’之烦恼,有四种对治之道,可顺次配于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与胜进道等四道。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语族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当作一种宗教仪轨而丝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它被认为是梵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