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 ~ 汉语词典

拼音 hé tóng

注音ㄏㄜˊ ㄊㄨㄥˊ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和同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和同hé tóng

  • 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

  • 和睦同心。

  • 调和。

  • 伙同;合伙。

  • “和光同尘”的略语。

引证解释

  •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参阅《左传·昭公二十年》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
    《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道行则德义可观也。”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 集解:“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朱熹 集注引 尹毅 曰:“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 和睦同心。

    《管子·立政》:“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
    《汉书·吾丘寿王传》:“今 汉•自 高祖 继 周,亦昭德显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
    宋•欧阳修 《笔说·富贵贫贱》:“凡事不和同则不济。”
    明•柯丹丘 《荆钗记·合卺》:“夫妻到老两和同。”
    黄远生 《政界内形记》一:“国务卿之不能和同一致以进行者则组织之始已种其因,固无可言矣。”

  • 调和。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
    《淮南子·俶真训》:“含阴吐阳而万物和同者,德也。”
    《宋史·乐志十三》:“天人和同恩泽洋普。”

  • 伙同;合伙。

    《唐律疏议·名例四·略和诱人》:“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共知违法。”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和同相卖为奴婢者各断一百七。”
    清•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按察使与藩司﹞厥后和同溺职而事权归两院矣。”

  • “和光同尘”的略语。参见“和光同尘”。

    唐•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之一:“治惟尚和同无俟於謇謇。”
    龚颐正 《续释常谈》引 唐•韩偓 《金銮密记》:“上执 偓 手,涕泣曰:‘我劝你且和同果如此,有何利益苦杀人!’”章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余私念助人为理覆人之产,不祥;自折其志,苟为和同,不义。”
    钱锺书 《围城》三:“买假文凭是自己的滑稽玩世;认干亲戚是自己的和同随俗。”

  • 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

    《国语·周语中》:“饮食可饗,龢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同,和同之用行,则德义可观。”

  • 谓平和不交战。

    《国语·周语中》:“夫战,尽敌为上守龢同顺义为上。”
    韦昭 注:“守龢同,谓不相与战而平和也。”

  • 调和。

    宋•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因天地之资,而与之龢同。”

国语辞典

和同hé tóng

  • 随俗。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没人来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网络解释

龢同

龢同

1.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哲学常用语。龢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龢能生物,同无所成。

2.谓平和,不交战。

3.调和。

【和同】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