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 汉语词典

病入膏肓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病入膏肓
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英sick beyond cure; past all hopes;
引证解释
谓病情险恶无法医治。亦以喻事势严重无可挽救。语本《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 秦。
引秦伯 使医 缓 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竪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金•王若虚 《王内翰子端诗近来陡觉无佳思》诗:“功夫费尽谩穷年病入膏肓岂易鐫。”
《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吾观 刘琦 过於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生哽咽良久自言知罪,但求拯救。 莲 曰:‘病入膏肓,实无救法。’”
国语辞典
病入膏肓
膏,中医上指心下脂肪。肓膈上薄膜。膏肓相传是身体内药力所不及的地方。病入膏肓指人病重无药可救。语本后比喻事情已到无可挽回的程度。也作「病染膏肓」、「病在膏肓」。
引《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镜花缘·第一三回》:「贱妾之恙虽得女儿取参略延残喘奈病入膏肓,不啻风中之烛。」
《歧路灯·第二〇回》:「热肠动处真难默冷眼觑时便欲暗;病入膏肓嗟已矣愿奉宣圣失言箴。」近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