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 ~ 汉语词典

拼音 gē yáo

注音ㄍㄜ ㄧㄠˊ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哥窑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哥窑gē yáo

  • 宋瓷窑名。窑址在浙江龙泉县南七十里华琉山下。北宋处州龙泉县旧有龙泉窑南宋章生一、生二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生一所制之瓷号哥窑,生二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着称。参阅明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五、清朱琰《陶说·说古·古窑考》

引证解释

  • 宋•瓷窑名。窑址在 浙江 龙泉县 南七十里 华琉山 下。 北宋•处州 龙泉县 旧有 龙泉窑南宋•章生一、生二 兄弟在此制瓷,各主一窑。 生一 所制之瓷号哥窑, 生二 所制者号弟窑。哥窑之瓷以胎细质白著称。参阅 明•王世贞 《宛委馀编》卷十五、 清•朱琰 《陶说·说古·古窑考》

    《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做一个金漆笼儿黄铜钩子哥窰的水食罐儿,緑纱罩儿。”
    清•曹寅 《铜鼓歌》:“豪华徒夸子父鼎,赏鑑何重哥窰缾。”

国语辞典

哥窑gē yáo

  • 宋代章氏兄弟所造的瓷器哥哥的称为「哥窑」弟弟的则称为「章窑」。哥窑瓷胎细质白有冰裂纹,以米色、青色居多颇为珍贵。

网络解释

哥窑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而《中国陶瓷史》这样叙述:

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格古要论》、《遵生八笺》,清代的《博物要览》以及明代的《浙江通志》等。但究竟哥窑窑址何在?性质如何?一直是陶瓷史研究中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问题。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哥窑】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