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 汉语词典

伍子胥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伍子胥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名员。楚大夫伍奢子。公元前522年伍奢被杀他历经宋、郑等国出逃至吴。帮助阖闾夺取王位改革图强,整顿军队国势日盛。不久攻入楚都因功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后,他力劝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夫差不听,并逐渐对他疏远后赐剑命他自杀。
国语辞典
伍子胥
春秋楚国大臣伍员。参见「伍员」条。
网络解释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