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 汉语词典

东晋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东晋
朝代公元317-420,自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起到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止。建都建康(今南京)。
引证解释
朝代名。公元317-420年。 西晋 灭亡后 司马睿 在 建康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重建政权史称 东晋。后为 南朝 宋•刘裕 取代。共历十一帝。
国语辞典
东晋
朝代名。(西元317~420)晋自元帝东迁至恭帝元熙二年止称为「东晋」。
网络解释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