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黄 ~ 汉语词典

拼音 cí huáng

注音ㄘˊ ㄏㄨㄤˊ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雌黄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雌黄cí huáng

  • 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 2 S 3 )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

    arsenic trisulphide; orpiment;

  • 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make irresponsible talk; talk sheer nonsense;

引证解释

  • 矿物名。即三硫化二砷,半透明,柠檬黄色有毒,能杀菌灭虫。参阅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雌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土则丹青赭堊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燿,照烂龙鳞。”
    张守节 正义:“雌黄出 武都 山谷与雄黄同山。”
    《汉书·西域传下·姑墨国》:“﹝ 姑墨国 ﹞出铜、铁、雌黄。”

  • 用矿物雌黄制成的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有误,则用雌黄涂抹后改写。亦用于绘画。

    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雌黄治书法:先於青硬石上水磨雌黄令熟曝乾;更於甆椀中研令极熟,曝乾;又於甆椀中研令极熟。乃融好胶清和於铁杵臼中,熟擣丸如黑丸,阴乾。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
    宋•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馆阁新书浄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惟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 改易;驳正。

    《晋书·王衍传》:“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宋•周密 《齐东野语·著书》:“近世诸公多作考异、证误、纠繆等书,以雌黄前辈。”
    清•胡鸣玉 《订譌杂录·雌黄:“王衍 善谈论错举经籍,輙随口改易,听者不觉故谓之‘口中雌黄’,以其改易字句,如口中涂灭更定,非以其讥议也。”

  • 议论;评论。

    唐•无名氏 《<颜氏家训>序》:“北齐•黄门侍郎 颜之推学优才赡,山高海深,常雌黄朝廷,品藻人物。”
    宋•郑景望 《蒙斋笔谈·张举》:“贺铸 最有口才好雌黄人物。”
    明•王世贞 《<艺苑卮言>叙》:“杨用脩 搜遗响钩匿跡,以备览核,如二 酉 之藏耳。其於雌黄曩哲,橐钥后进均之乎未暇也。”

  • 指妄加评论;谬论。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渠》:“夷甫(王衍 字)虽体荷儁令,口擅雌黄,污辱君亲获罪 羯 勒。”
    清•王夫之 《宋论·真宗》:“使支离之异学雌黄之游士,荧天下之耳目而荡其心。”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吾夫 天王 之江山万万年乃是定的而纲常名分之不正者,祗知奉天父天兄命以改正之使天下万代顾名思义,知所奋发也那管愚夫俗子祗喜説雌黄而惊听烈雷者也。”

  • 善恶;是非。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吕向 注:“雌黄,善恶也。”
    金•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上:“李师中 送 唐介 诗杂押‘寒’、‘删’二韵。 《冷斋夜话》谓其落韵,而《湘素杂记》云此用 郑谷 等进退格。 《艺苑雌黄,则疑而两存之。”

国语辞典

雌黄cí huáng

  • 一种矿物。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橙黄色。晶体多呈柱状,略透明可作染料及除毛用。产于捷克、日本、美国等地。

  • 纂改文字。古人用黄纸写字时常以雌黄涂抹错误之处再改易。其作用犹今之修正液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 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

网络解释

雌黄

雌黄:汉语词汇

雌黄:歌曲

雌黄 (汉语词汇)

雌黄包含有矿物和药物两种形态。中药部分为硫化物类矿物雌黄的矿石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雌黄】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