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虎 ~ 汉语词典

拼音 chī hǔ

注音ㄔ ㄏㄨˇ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螭虎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螭虎chī hǔ

  • 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 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

引证解释

  • 龙与虎。比喻勇猛的将士。

    汉•班固 《封燕然山铭》:“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
    唐•杜甫 《壮游》诗:“翠华拥 吴岳螭虎噉豺狼。”
    宋•沉与求 《送杜季习游恒山》诗:“勇往都忘去路难胸吞螭虎气桓桓。”

  • 传说中的龙子之一。亦指器物上的龙形。参阅 明•陆容 《菽园杂记》卷二。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引 晋•张华 《博物志》逸篇:“螭虎形似龙性好文采,故立于碑文上。”
    清•顾张思 《土风录》卷五:“衣饰器皿绘画龙像呼曰螭虎。按 蔡邕 《独断》:天子璽以玉螭虎纽。 卫宏 《汉旧仪》云:秦 以前用金玉朱印龙虎纽。 《正字通》云:或龙或虎为纽非谓螭虎一物也。今俗连螭读误,合为一物云云。则以龙曰螭虎自 明 已然。”

国语辞典

螭虎chī hǔ

  • 螭与虎,皆猛兽。形容勇猛强悍。

    《文选·班固·封燕然山铭》:「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

网络解释

螭虎

蔡邕 《独断》:“天子玺以玉螭虎纽。” 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战国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纹饰。汉以后螭虎使用的更为广泛。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汉人崇尚螭虎。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

【螭虎】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