笞杖 ~ 汉语词典

拼音 chī zhàng

注音ㄔ ㄓㄤˋ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笞杖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笞杖chī zhàng

  • 指古代的笞刑与杖刑。

引证解释

  • 指古代的笞刑与杖刑。

    明•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诘减等》:“元世祖 笞杖之刑既定曰: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止杖九十七。”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笞杖立加葛藤悉断。”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四章:“古用 苗 制施行肉刑 汉文 免之,改为囚徒、髠钳、鬼薪、役作 隋文 代之以笞杖流徒。”

国语辞典

笞杖chī zhàng

  • 用杖抽打。

    《红楼梦·第一六回》:「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

  • 笞刑用的木杖。

    《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网络解释

笞杖

笞杖是中国古代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刑罚即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部、腿或背部的刑罚。一些朝代规定笞杖之刑是杖臀即打屁股。若是妇女犯罪需用笞杖也是杖臀。宋、元两代都有“去衣受杖”的规定。

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拟定而未及正式施行的《大清新刑律》中首次废止了笞杖刑罚具有千百年历史的笞杖刑罚是在清朝末年寿终正寝。

【笞杖】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