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持节 ~ 汉语词典

使持节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
引证解释
魏 晋•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 唐•永徽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 《周书·王思政传》:“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 河 南大行臺、 河 南诸军事回授 思政。
引思政 竝让不受。”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吴王 垂 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 河 南诸军事、 兗州 牧、 荆州 刺史。”
网络解释
使持节
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又有持节﹑假节。“节”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信物﹐因用途不同而种类繁多。封建帝王所遣使者规定持“旌节”﹐使命完成后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