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夷戎狄 ~ 汉语词典

拼音 mán yí róng dí

注音ㄇㄢˊ ㄧˊ ㄖㄨㄥˊ ㄉㄧˊ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蛮夷戎狄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蛮夷戎狄mán yí róng dí

  •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引证解释

  •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国语·周语中》:“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以一介的寒士做到一国的丞相,公卿大夫农工商贾,皂隶台舆蛮夷戎狄,什么样的人,差不多我都看过了。”

国语辞典

蛮夷戎狄mán yí róng dí

  • 古时对四方异族的总称。

    《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中国所不能用也。」

网络解释

蛮夷戎狄

统称简述是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随着历史的演变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混居不断融合共同组成了自秦一统六合后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