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 ~ 汉语词典

拼音 cháng tào dié

注音ㄔㄤˊ ㄊㄠˋ ㄉㄧㄝˊ
词性时代词语
近义词
反义词

肠套叠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肠套叠cháng tào dié

  • 指一段肠管套入其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造成的肠梗阻。多发生于婴幼儿(原发性)也可发生于成人(继发性)。因饮食失调、腹泻等使肠蠕动紊乱肠管环状肌持续痉挛等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可排出暗红色黏冻状血便。有时腹部可摸到腊肠形肿块。若空气灌肠复位无效须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国语辞典

肠套叠cháng tào dié

  • 机械性肠阻塞的病因之一。指一段肠管或赘生物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中引起肠子的堵塞。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发生在三岁以下的儿童后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症状为突发性腹痛及呕吐、出现带血粘便等。可以硫酸钡灌肠或开刀治疗。

网络解释

肠套叠 科普中国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