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傩 ~ 汉语词典

驱傩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驱傩
旧时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迷信活动。
英an ancient festival to drive away the devil causing any plague;
引证解释
旧时岁暮或立春日迎神赛会驱逐疫鬼。始载《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先腊一日,大儺,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幘皁製,执大鼗。
引方相氏 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眉。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宂从僕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
唐•孟郊 《弦歌行》:“驱儺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宋•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驱傩》:“《礼纬》曰:高阳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二居江水中为疟,一居人宫室区隅中,善惊小儿於是以正岁十二月命祀官持儺以索室中而驱疫鬼。 《轩辕本纪》曰:东海 渡塑山 有 神荼、鬱垒 之神以御凶鬼,为民除害,因制驱儺之神。”
马南邨 《燕山夜话·守岁饮屠苏》:“驱傩的意思是要驱逐疫疠之鬼与我们现在说的送瘟神的意思相同。”
网络解释
驱傩
驱傩是中国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活动。驱傩在宋代有大傩仪、小傩仪之分。盛行于宫中的主要为大傩仪。据宋代人解释大傩,意在“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