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 ~ 汉语词典

莎草词语的详解
词语解释
莎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引证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引唐•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浮舟弄水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緑。”
明•叶襄 《端午》诗:“水咽山光天亦老昔日龙舟偃莎草。”
国语辞典
莎草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产于原野沙地茎高十至六十公分。叶细长质硬,深绿色,夏日由茎顶分歧生穗开黄褐色小花,地下块根称为「香附」可入药,有健胃、理气、调经等功能。
网络解释
莎草 (莎草多种植物的别称)
莎草,拉丁学名Cyperus rotundus L.是多种植物的别称,植物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多生长在潮湿处或沼泽地分布于华南、华东、西南各省少数种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亦常见到;此外世界各国也都广泛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