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 ~ 成语大全

拼音 rén fú yú shì

注音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ˋ
繁体字人浮於事

人浮于事的概述


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正音“事”,读作“shì”,不能读作“sì”。

辨形“浮”,不能写作“俘”。

歇后语 牵只羊全家动手 —— 人浮于事

谜语 水上作业 (谜底:人浮于事)

故事 西汉时期,戴圣在《礼记》中讲述才能与俸禄的关系:俸禄和职位超过自己的能力和贡献,那就类似贪污;自己的勇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就近似于廉洁。因此君子宁肯让自己浮于俸禄之上,也不愿让俸禄浮于自己能力之上。

人浮于事的详细解释


人的才干超过所得的俸禄。语本《礼记・坊记》。后用“人浮于事”表示人多事少。△“食浮于人”

【典源】

《礼记・坊记》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1]。故君子与其使[2]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注解

[1]亡:音,通“无”,没有。

[2]食:指俸禄。

【典故】

“人浮于事”原作“人浮于食”。根据《礼记・坊记》中记载,孔子曾说:“君子能够推辞尊贵和富有,而安于卑贱和贫困的生活,这么一来祸乱就会减少。所以君子与其领取的俸禄超过个人的才干,宁愿使个人的才干超过所得的俸禄。”孔子说这段话的用意是期望人们能安于贫贱、不贪求富贵、以减少祸乱。后来“人浮于事”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转而用于表示人多事少。“人浮于事”的书证如《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从前就在邳州衙门,如今在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

【书证】

  • 01.《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从前就在邳州衙门,如今在兄弟这里,人浮于事,实在用不开。”
  • 02.《宦海》第九回:“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

【用法】

语义表示人多事少。

类别用在“人力过剩”的表述上。

例句

现在百业萧条,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

人浮于事的问题如不解决,各种社会乱象恐将层出不穷。

虽然时下人浮于事,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怕没有伯乐。

在这人浮于事的年代,初出茅庐者切忌好高骛远,以免高不成低不就。

【人浮于事】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