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烟瘴气 ~ 成语大全

拼音 wū yān zhàng qì

注音ㄨ ㄧㄢ ㄓㄤˋ ㄑㄧˋ
繁体字烏煙瘴氣

乌烟瘴气的概述


乌:黑。
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
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例子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辨形“乌”,不能写作“鸟”。

歇后语 1. 灰堆吹喇叭 —— 乌烟瘴气
2. 小房子里生煤球炉 —— 乌烟瘴气

谜语 烟熏 (谜底:乌烟瘴气)

乌烟瘴气的详细解释


瘴气,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乌烟瘴气”形容人事浑浊、气氛不谐,就像黑色的烟雾,有毒的瘴气。※◎语或出《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后亦用“乌烟瘴气”形容环境污秽不洁。

【典源】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这个邓老头儿结识了安老爷这等好一个把兄弟,又成全了十三妹这等一个门徒,愿是偿了,情是答了,心里是没甚么为难了。这大约要算他平生第一桩得意的痛快事。便是没人来问,因语提话,还要找著旁两句,何况问话的又正是[1]乌烟(烟)[2]这班人,他那性格儿怎生瞥得住?只见他一手把那银丝般的长胡子一绰,歪著脑袋道:“哈哈!你们老弟兄们,得问这话么?听我告诉你们。”他便等不及的出去,就站在当院子日头地里,从姑娘当日怎的替父亲要报仇说起,一直说到安老爷怎的携他回乡合葬父亲,不曾落下一个情节。连嘴说带手比,忽而嚷,忽而笑的向众人说了一遍。

注解

[1]海马周三:强盗周得胜的名号。

[2]瘴气: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

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烟)瘴气,骂是骂了个破米糟糖。也不官罢,也不私休,却叫他们把丢碎了那院子的瓦,给一块块整上,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

【典故】

乌烟瘴气”这句成语多见于清代小说,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因何玉凤在灵堂上提及要护送母亲灵柩回乡,前来祭奠的海马周三等人在退出大厅后,向邓九公问起何玉凤的身世来历。因为海马周三等人是强盗出身,所以故事中用“乌烟瘴气”来形容他们,意指其人浑浊不正。另外在《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中,贼人趁著夜里前来安老爷家偷窃,没想到被何玉凤发现,为了脱身丢了一地瓦片,结果还是被捉,用“乌烟瘴气”形容贼人将安老爷家的气氛和环境闹得一片混乱。后来“乌烟瘴气”多用来形容人事、气氛黑暗混乱,就像乌烟与瘴气一般。也用于形容环境污秽不洁。

【书证】

  • 01.《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何况问话的又正是海马周三乌烟(烟)瘴气这班人,他那性格儿怎生瞥得住?”(源)
  • 02.《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如今闹是闹了个乌烟(烟)瘴气,骂是骂了个破米糟糖,也不官罢,也不私休,却叫他们把丢碎了那院子的瓦,给一块块整上,这分明是打主意揉搓活人。”(源)
  • 03.《文明小史》第五七回:“金、银两姊妹你要买这个,他要买那个,闹了个乌烟瘴气。”

【用法】

语义形容人事或气氛黑暗混乱。

类别用在“气氛恶劣”的表述上。

例句

他们整天钩心斗角,把公司弄得乌烟瘴气

好好的一个聚会,被他弄得乌烟瘴气,大家都没心情了。

语义形容环境污染不洁。

类别用在“空气污浊”的表述上。

例句

乌贼车满街跑,都市空气当然会乌烟瘴气

有些人开会拚命抽烟,会议室里乌烟瘴气,空气十分污浊。

这家茶馆既有抽大烟的,又有吸旱烟的,人人吞云吐雾,弄得乌烟瘴气

【乌烟瘴气】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