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意赅 ~ 成语大全

拼音 yán jiǎn yì gāi

注音ㄧㄢˊ ㄐㄧㄢˇ ㄧˋ ㄍㄞ
繁体字言簡意賅

言简意赅的概述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
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子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正音“赅”,读作“gāi”,不能读作“hài”。

辨形“赅”,不能写作“骇”、“该”。

辨析言简意赅”和“要言不烦”;都形容说话和写文章很扼要;但“言简意赅”偏重在“意骇”;即意思完备;应包括的内容都包括了;“要言不烦”偏重在“不烦”;即重要的语言不烦琐;不罗嗦。言简意赅”和“一针见血”;都有“语言简短明确”的意思。但“言简意赅”重在意思完备;“一针见血”重在指出要害。言简意赅”和“言简意少”都含有“语言简洁”的意思。但“言简意少”中的“意少”表示思想内容缺乏;“言简意赅”中的“意赅”表示内容充实。

谜语 精论要语 (谜底: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的详细解释


赅,兼备。“言简意赅”指言辞简单而意思完备。语本宋・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义理》。△“要言不烦”

【典源】

宋・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义理》

人之迷经者,盖己所守未明,故常为语言可以移动。己守既定,虽孔孟之言有纷错,亦不须思而改之,复[1]其繁,使词简而意[2]

注解

[1]锄去:除去。

[2]备:完备。

【典故】

“言简意赅”原作“词简意备”,见于宋・张载《张子全书・卷六・义理》。张载,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服膺《易》、《礼》、《中庸》、孔孟之学,世称横渠先生。《张子全书》是集结其所有著作的总称。其〈义理〉一篇中说明:人只要清楚明白心中所要坚守的正道,就不会被典籍载记所迷惑,即使孔孟的言论有纷杂错乱的地方,也可以很清楚的掌握其意旨,不必经过太多思索就能改动纷错的言辞,并删除冗杂的文字,使得文辞变得简洁扼要而意思却很完备。后来“言简意赅”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词简意备”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言辞简单而意思完备。

【书证】

  • 01.《官场维新记》第一六回:“袁伯珍这一席话,可谓现身说法,把近日官场中人所有不传之秘(秘),都直揭出来,而且说得言简意赅,把编小说的有余不尽之意,都被他一气说完,弄得从此搁笔,不能再说下去了。”

【用法】

语义言辞简单而意思完备。

类别用在“言辞简练”的表述上。

例句

他向来说话言简意赅,绝不啰嗦。

您这篇文章真是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言简意赅地向我们介绍了台湾的历史。

婚礼场合致辞言简意赅即可,否则令人生厌。

这个道理如此复杂,他竟然可以言简意赅,确实是不容易。

对儿子的婚事你就这么一句:“随他去!”也未免太言简意赅了吧!

主任一上台,言简意赅地分配好扫除任务,然后大家就开始动手了。

【辨识】

同义“言简意赅”及“要言不烦”都有言辞精要的意思。

异义“言简意赅”侧重于简明完备义;“要言不烦”则侧重于简明切要义。

形音赅,音gāi。完备。不可写作“该”。

例句
言简意赅要言不烦例句
这个道理如此复杂,他竟然可以言简意赅,确实是不容易。
讲电话时请要言不烦,节省通话时间。
【言简意赅】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