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不安 ~ 成语大全

拼音 zuò wò bù ān

注音ㄗㄨㄛˋ ㄨㄛˋ ㄅㄨˋ ㄢ
繁体字坐臥不安

坐卧不安的概述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坛经・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例子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歇后语 屁股底下长疮 —— 坐卧不安

谜语 屁股长疮背又痛 (谜底:坐卧不安)

坐卧不安的详细解释


犹“坐立不安”。见“坐立不安”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坐立不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坐立不安”指是一个人情绪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个成语可能出自于北周姚僧垣的故事。姚僧垣精通医术。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原先就有气喘的疾病,加上身体水肿,导致呼吸急促,以致焦急、烦躁,心神不宁,坐卧不安。有人劝他服用决命大散,可是他的家人犹豫不决,于是去请教僧垣。僧垣不赞成服用决命大散,并直言如果想自行服用,就不要来问。说完就想弃之而去。但是在贺兰隆的儿子再三恳求,僧垣开了处方,贺兰隆服用两剂,病就全好了。后来“坐立不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焦急、烦躁,心神不宁的样子。出现“坐立不安”的书证如《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退,寻思去计,坐立不安。”

【书证】

  • 01.《周书・卷四七・艺术列传・姚僧垣》:“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源)
  • 02.《水浒传》第四二回:“小可兄弟,只为父亲这一事,悬肠挂肚,坐卧不安。”
【坐卧不安】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