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 ~ 成语大全

拼音 nù xíng yú sè

注音ㄋㄨˋ ㄒㄧㄥˊ ㄩˊ ㄙㄜˋ
繁体字怒形於色

怒形于色的概述


形:显露;色:脸色。
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出处宋・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例子(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正音“色”,读作“sè”,不能读作“shǎi”。

辨形“形”,不能写作“行”、“刑”。

辨析见“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的详细解释


内心的愤怒显现在脸上。《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七・子夏蹴酒》:“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沬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怒形于色】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