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不问的概述
闻:听。
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与漠不关心连用。
例子: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鲁迅书信集 致沈雁冰》)
正音:“不”,读作“bù”,不能读作“bú”。
辨形:“闻”,不能写作“间”。
辨析:“不闻不问”和“漠不关心”;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漠不关心”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歇后语: 聋子见哑巴 —— 不闻不问
谜语: 聋哑 (谜底: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的详细解释
置身事外,漠不关心。《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或作“不问不闻”。
【释义②】
置身事外,漠不关心。《见《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或作“不问不闻”。
参见“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