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 ~ 成语大全

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注音ㄅㄨˋ ㄆㄧㄢ ㄅㄨˋ ㄧˇ
繁体字

不偏不倚的概述


偏、倚:不正;歪。
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宋・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表示公正、中立。

例子只要办理得人,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一以国粹为归宿,那是决无流弊的。(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正音“倚”,读作“yǐ”,不能读作“qí”。

辨形“倚”,不能写作“椅”。

歇后语 打靶中靶心 —— 不偏不倚

谜语 1.(谜底:不偏不倚)
2. 正中间 (谜底:不偏不倚)

不偏不倚的详细解释


一点也没有偏差。《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朱熹・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不料鄞县县大老爷,从门前经过,这盆水不偏不倚,恰恰泼在县大老爷的轿子顶上。”

【不偏不倚】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