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虑乱的概述
同“心烦意乱”。
出处: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心神不定。
心烦虑乱的详细解释
犹“心烦意乱”。见“心烦意乱”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心烦意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心烦意乱”原作“心烦虑乱”。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秉性坚贞,他为国家竭尽了忠心智慧,却屡遭奸臣谗言毁谤,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没能再见到君王一面。在“心烦虑乱”,不知如何在这污浊世界自处的情况之下,他只好去见太卜郑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结果却徒劳无功。后来“心烦意乱”这个成语就从“心烦虑乱”演变而出,用来指心情烦躁,思绪凌乱。
【书证】
- 01.战国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源)
- 02.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缓符策〉:“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心烦虑乱”单字拆分
《汉语词典》免费在线汉语词典中词汇量最大、覆盖面最广、专业性最强以及功能最丰富的网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