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泄不通 ~ 成语大全

拼音 shuǐ xiè bù tōng

注音ㄕㄨㄟˇ ㄒㄧㄝˋ ㄅㄨˋ ㄊㄨㄥ
繁体字

水泄不通的概述


泄:泄漏。
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形容道路阻塞。

例子热心的读者除邮局汇捐款络绎不绝外,每天到门口来亲交捐款的,也挤得水泄不通(邹韬奋《经历 社会的信用》)

正音“泄”,读作“xiè”,不能读作“shì”;“通”,读作“tōng”,不能读作“tòng”。

辨形“泄”,不能写作“泻”。

歇后语 马勺里洗菜 —— 水泄不通

谜语 1. 江淹 (谜底:水泄不通)
2. 泥堵河 (谜底: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的详细解释


即“水泄不通”。见“水泄不通”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水泄不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水泄不通”就是连一点水都无法泄漏。春秋时楚平王荒淫无道,娶太子建的妻子为妃,并把太子建远派北方。忠臣伍奢直言忠谏无效,反被指有谋叛之心而遭囚禁,他的大儿子伍尚后来也被骗就逮,只有小儿子伍员(伍子胥)机警逃脱。楚平王在杀了伍奢、伍尚后,颁布一道诏书:“逆贼伍奢、伍尚已处死,唯有伍子胥逃走。凡能活捉伍子胥的人,赏金千斤,封邑万户;如有收容纵放的,全家处斩。”诏书一下,到处布满重兵,防备得极为严密,犹如一点水也无法泄漏。后来“水泄不通”这个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包围得极为严密,或形容拥挤不堪。

【书证】

  • 01.《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无数粮船,阻塞住河路,自青年舖直到灵口,水泄不通。”
  • 02.《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各姓分守城门,以拒庆封,防止严密,水泄不通。”
【水泄不通】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