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邪视的概述
邪:通“斜”。
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为人正派。
例子:鲁迅《彷徨·伤逝》:“她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没有看见。”
谜语: 往前看 (谜底:目不邪视)
目不邪视的详细解释
目光不邪视不该看的事物。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目不邪视”单字拆分
《汉语词典》免费在线汉语词典中词汇量最大、覆盖面最广、专业性最强以及功能最丰富的网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