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若悬河 ~ 成语大全

拼音 yán ruò xuán hé

注音ㄧㄢˊ ㄖㄨㄛˋ ㄒㄩㄢˊ ㄏㄜˊ
繁体字言若懸河
近义词 言类悬河
反义词

言若悬河的概述


见“言类悬河”。

出处《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言若悬河的详细解释


犹“口若悬河”。见“口若悬河”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口若悬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口若悬河”原作“悬河写水”。晋朝的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喜好《老》、《庄》,十分有才学,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曾为《庄子》作注,流传于后世。在《世说新语・赏誉》中,记载一段太尉王衍对郭象的评语,他说:“郭象说话议论时,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绝的灌注而下,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后来“口若悬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出现“口若悬河”的书证如宋・赵蕃〈赠耆英见过〉诗四首之一:“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书证】

  • 01.《隋书・卷六七・裴蕴列传》:“蕴亦机辨,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
【言若悬河】新华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