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寡不敌 ~ 成语大全

拼音 zhòng guǎ bù dí

注音ㄓㄨㄥˋ ㄍㄨㄚˇ ㄅㄨˋ ㄉㄧˊ
繁体字衆寡不敵

众寡不敌的概述


人少敌不过人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郭淮传》:“备欲渡汉水来攻。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陈以拒之。”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子群众是浮躁,急不可待的。忍耐不过,众寡不敌,自难免日久变生,越发不可收拾。(鲁迅《两地书 二一》)

众寡不敌的详细解释


众寡,敌众我寡。“众寡不敌”犹“寡不敌众”。见“寡不敌众”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寡不敌众”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周厉王施行暴政,禁止人民议论毁谤朝廷,并且任用虢(guó)长父和荣夷公,但这两人只知独占利益作威作福,臣子芮(ruì)伯良夫认为这样一来将会为国家招来大灾难,于是上书劝诫周厉王。强调身为一国之君有责任为人民除祸害,作人民的榜样,否则将招致人民的仇视和怨恨,而且君王只有一个,是抵挡不了人数众多的百姓,这时君王的处境就危险了。后来“寡不敌众”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人少的抵挡不过人多势众的。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郭淮》:“诸将议众寡不敌,备便乘胜,欲依水为阵以拒之。”
  • 02.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讨,自恃勇力深入,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
【众寡不敌】新华字典